书架
乡村种田之祖宗保佑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百七十一章 过大年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其实在南泉村,与阳历新年相比,农历新年才更像年,也是最隆重的。
就像赶年集,其实严格来讲不算是风俗,但它却与过年风俗有着扯不断的联系。
进了腊月,能赶的年集就屈指可数了。
小孩和大人们都盼着赶趟年集。就要过年了,小孩盼去年集上选几件喜欢的衣服和玩具。“新年添身新衣裳”,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。大人们去赶集,则是要准备过年用的爆竹、春联、各种干菜、鲜菜、鱼肉和碗筷等。
到了腊月二十前后,过年用的东西,包括鸡鱼肉蛋等,没买全的就都得买了。离新年越近,卖的东西就越贵。像春联和鞭炮这些必须品,年前最后一、两个集还可能缺货,想买都买不到。
所以腊月二十八,这最后一个大集,是所有村里人都盼着的,因此人数会越来越多。
平常时候的大集,基本上午十二点就结束了,但最后一个年集,最起码要赶到下午四五点钟。
并且在腊月二十九的时候,在南泉村这种乡下农村,喊得最响的“送节礼”是“走娘家”。
也就是已经出嫁的女儿,即使家里再忙再穷,过年前也要带上鸡鱼肉蛋到娘家走一趟。
如果是刚结婚,或者还没结婚。去丈母娘家送节礼就大有讲究了。
未结婚的,送节礼送“四色(音shēi,平邑地区方言)礼”.包括:一对鸡(一只公鸡一只母鸡)、一对鱼、一大块肉和一打粉皮。这“四色礼”的分量,视重视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,可以稍有不同,但种类不能少,东西也不能更换。
如果条件好,除了这“四色礼”,还可以额外送一袋面粉和一箱酒,即“六色礼”.
尚未结婚的送节礼,不能光送未来的丈母娘家。未婚妻的亲叔伯家和爷爷家也得每家送一份。
对于已经结婚的夫妻,“走娘家”可以只去妻子的娘家,所带的礼品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。
送的礼虽然不是太贵重,并且也挺繁琐的,但这就是一直保持下来的传统。
没有人问为什么,也没有人去试着去打破它,大家都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,过着自己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